□ 宗 云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举行。该教育基地集旅游、研学、科普教育于一体,囊括丰富的馆校合作研学课程。据了解,垃圾分类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成立后,每年将有两万多名福田学子在此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学习“蒲公英”种子精神,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
校园是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垃圾分类教育的关键职能。为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多地多措并举,以分类培训为抓手,以专业化教师队伍为保障,立足常态分类教学,打造垃圾分类趣味课堂,不断提高全校全员垃圾分类意识,引导其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以举手投足的日常“分类小习惯”维护校园文明环境;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带动力量,让垃圾分类意识深入到每一个家庭中。
融入教学 推动落地落实
作为“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的先行者,上海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可以总结为“教”“学”“考”三类。“教”主要是对教师的培训。2018年,上海发起了面向全市中小学科普教师开展的垃圾分类专题培训。通过向一线教师传播垃圾分类知识,以点带面,动员全体中小学师生共同参与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学”上,上海已于2018年12月发布《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读本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分为幼儿园版、小学生版、中学生版。“考”,既是倒逼和强化学习效果的手段,也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办法。据了解,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已将垃圾分类知识纳入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山西省太原市编制了《太原市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手册》,分为幼儿版、小学版、中学版,已分批次发放至各县(市、区)教育局、直属学校(幼儿园)和民办学校,近两年来累计发放60余万册,覆盖1400余所幼儿园和中小学,垃圾分类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每个学校每学期关于垃圾分类知识的课程不少于2个课时,确保学生的知晓率达到100%。
哈尔滨市东湖路学校在教材创编、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体现生活垃圾分类教育的内涵,实现了教材与校情相符、课程与课堂相通、文化与育人相融的垃圾分类教育模式。学校邀请有关专家进行科学论证,整合创编适合学生的生活垃圾分类教育校本教材,并设计绘制融汇教育系列体验文本“心灵地图——垃圾分类篇”,有趣、易懂、好记,带领孩子们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此外,学校还组织对生活垃圾分类教育的教师进行教研培训,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生活垃圾分类教育教师队伍。
趣味活动 深植分类意识
深圳市自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校园一直是垃圾分类推进工作的重要阵地之一。深圳市持续推进“蒲公英”校园创建、开展牛奶盒清洗回收活动、创新成立垃圾分类“蒲公英”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开启高校绿色毕业季……广泛汇聚各方力量,不断擦亮“垃圾分类进校园”特色品牌,实现学校垃圾分类教育全覆盖。2021年9月,深圳市在校园发起“牛奶盒资源回收行动”,这也是国内首次尝试开拓牛奶盒资源回收新模式的探索行动。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共完成“蒲公英”校园创建1669所,培养“蒲公英”教师2000余人,校园牛奶盒回收辐射1279所学校等。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小学通过开展“做好垃圾分类,创建文明校园”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组织“美丽校园 我在行动”主题班队会,让每一位师生参与到落实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在学校,每个中队都有“垃圾分类督导员”,他们化身垃圾分类宣传员、传播者、督促者,每天进行检查和督促,检查可回收袋内的物品是否正确处理、正确分类,并将情况反馈给中队辅导员,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让师生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投放习惯。同时,学校还把垃圾分类纳入了“星级班级评比”,每周通过广播小结垃圾分类情况,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
完善设施 提升分类实效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辖区内教育资源丰富,下至幼儿园、上至综合性大学,各类高校众多。街道通过树立高校垃圾分类示范样本,打造垃圾分类特色亮点,全面推进垃圾分类的工作。
各校区在出入口或相对明显位置设置“四分类”垃圾投放点,并在教室、办公室等室内配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桶,张贴分类指南和分类海报,引导学生和教职工正确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同时,在校园内宣传栏、电子屏、黑板报等地设置宣传标语,营造浓厚垃圾分类氛围;合理利用学校公众号、微信群、校园网等线上渠道,定期进行垃圾分类宣传。
学校除了对纸张类、纸板类的可回收物进行统一回收,还通过在教室内增设牛奶瓶、饮料罐专门收集处,食堂后厨增设蓝桶,对酱油瓶、油桶等进行收集,实现低价值可回收物的应收尽收。此外,为进一步实现垃圾减量,杭州市西湖中学开展“鲸灵循环巴士”项目,将外卖餐盒等进行回收,助力垃圾减量。
走进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各学校,校园内显著位置分别设置了垃圾分类收集桶,分类标识张贴清晰,垃圾集置点设置合理规范。据了解,为确保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齐全、规范、整洁、布局合理,南明区教育系统不断加大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投入,帮助全区各级各类校园进一步完善校内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置,建立健全台账制度、分类自检制度,记录生活垃圾种类、数量、去向等信息,确保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日常管理。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区各级各类校园共投入463组四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和其他分类垃圾桶7951个,设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暂存点232个。